2016年12月6日
万众创新的时代, 却鲜有新的富豪让大家追捧. 企业家们成了明星, 成了网红, 甚至以比网红更快的速度在镜头前更替. 外企的职场, 国企的办公室, 甚至公务员们的机关, 也者被这非同一般的热闹和喧嚣感动了. 不论多大的民企, 都把自己称为创业者. 创业圈已然成了不折不扣的围城.
创新, 从一种钻研的技能, 变成了一种娱乐的技艺.
眼下的创业者们传统企业的经营者, 都被无形之中强加于一种营造自由气氛的责任.
看看那此孵化器里花花绿绿的创业公司, 如果哪家还在打卡签到, 新员工要培训手册, 会被无数的同窗笑掉大牙.
然而, 不管风气如何转变, 人性总是稳定的. 有组织地高效劳动, 困难既不在在于高效的沟通, 也不在于激烈的执行, 而在于和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性质--懒惰做斗争.
人是社会的动物, 一群人比一个人有拥有更加固化的行为方式. 人的群体性可以把最无稽的行为变得理所应当, 也可以把最艰苦的奋斗变得平平淡淡.
创新型组织意味着变化更加快速及时地调整战略战术, 更加及时地发现团队人性的弱点及其总体趋势, 用极强的执行力和极大的灵活性, 来降低试错的成本.
这种看似无招胜有招的组织形式, 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种没有规则的组织形式.
本质上, 创新的过程, 就是不断推翻规则的过程. 如果组织没有规则, 就没有了观察调整的对象, 相反, 创新组织的规则, 应该被定的更加极端, 调整得也更加残酷, 组织生命力就在这激烈的振荡中产生.
创新型组织的领导者, 需要更加激进, 更加偏执地变更规则, 但也要更加严苛, 更加深刻地执行规则, 只有这样, 才能真正地试出符合自身团队基因的经验.
在组织演进的过程中, 试错的这个"错"字, 并不是某一个决定, 某一个人, 某一问话造成的"错"的事件, 而是一系列的方针, 政策, 及执行是否到位, 调整是否及时, 所累加出来的"错"的影响.
当这些"错"可以被组织有效地消灭, 那么组织就会变得更加强大, 如果这些"错"被层层累积, 那么组织就注定会分崩离析.
所以, 创新型组织需要更加明确的规则, 也需要更加明确的调整规则.
战略的制定战术的执行, 最终会落实到"人"的管理上, 这就需要强力的管理机制和灵活的调整机制了. 中国流行"一把手负责制", 所以领导者们必须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, 万万不可变为松散管理的甩手掌柜。